气象历研究的进展
自从2002年五月初,提出《气象历编算》这个网站以后,我几乎把汉字电脑的研究放在一边,主要在计算机上试验《质周期分析》。四个多月来主要有两个进展;
⑴、最困难的日雨量预报有了一些提高。与气温的波动不同,雨量是突发性的。其序列很难看作是一种振动波。今春开始用新软件研究时,我第一次用图示显示2万多日雨量的模拟计算结果,竟同实际拟合的很好。但一进入真正的预报期就完全不同了。过去我曾对日雨量进行取对数,取平方根等处理,降低其突发性,但这次证明没有多大作用。只有对其平滑化序列,做预报才好些。这四个月以来,我又提出了一些选取周期的新方法,以及预报评分的新方法(可见有关文章),做了大量试验,才明确一些优化参数的方向,得到稍好一些的结果。在“气象历编算”的《预报效果》一栏中,原有的数据表仍保留着,并特别注明“旧的”。在该栏另外列出新的计算结果。新旧两结果用的资料是相同的,以便对比较预报的优劣。
值得一提的是,对于日雨量序列,使用的资料愈长,预报结果愈好。我是用几十种不同的参数组合试验,采用新的预报指标平均值作比较,才得出此结论的。虽然指标值的变化都不大。无论用评分及标准偏差这两种指标的哪一种,使用资料长度每减少5000日,预报准确性都降低。在温度序列的试验中还看不出这样的结果,而对随机数序列的试验,则表明数据太多没有好处。
(2)、因为由机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是伪随机数,按同样方式产生的随机数序列,看起来是相同的。为此,我是用这样的方法取得供试验用的随机数序列:取得一个随机数后,不仅下一个随机数不要,还按这个随机数的大小,再丢弃一定数目的连续产生的随机数。对这样的随机数序列,进行质周期分析,并试作预报,竟也有一定的准确性:因为计算值序列与原序列有相关性。按统计规律,由两个不相关的随机序列的对应元素相减,得到的差序列的标准差应是原序列标准差的sqr(2)=1.4倍,但我们对随机序列的预报误差的标准差却是1.2倍,比预期的小。由此我得出对气象周期性思考,见《关于气象周期的一些思考》。
在《质周期分析》这一栏中刊出的数学文章太长,难看懂。实际上这种方法是很简单的,根本不需要什么数学基础就能掌握。现在在那里增加一个短篇《质周期分析简介》,任何人看过之后,都会知道如何求取质周期因子。难的是如何正确的选取那些质周期因子。在没有任何方法和经验时,如果你用来统计的资料长度为N,干脆把所有周长为2,3,4直到sqr(2N)的质因子都选取,把它们都加起来,就是一个不错的预报。只要你手头有任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时间序列,你就可以试一试。希望您把您的使用结果告诉我。
陕西省气象局 张时钊 2002.9.25